昌氏源于远古黄帝之子任,属于妊姓后裔。史载昌氏望族出自汝南、东海,后因战乱,昌氏族人大量迁徙至岭南(今两广地区),形成广泛分布。昌氏族人秉持家族优良传统,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,其历史足迹遍布华夏大地,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...
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,并且在汝南郡,东海郡发展,逐渐形成望族,世称汝南望(汉高帝置郡,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),东海望(秦时置郡,治所在郯,今山东郯城北)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有昌氏群居。河南省洛阳市有昌氏族人1000多人,始祖大概是从湖南迁徙来洛阳的,老兄弟3个分开了。老大在洛阳伊川,老大那里是昌邑村,大都是姓昌,最少有800人以上。老二好像在洛阳新店,我们是老三的后代在洛阳郊区徐家村,现在已经划归老城了。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岖乡有昌氏族人约500人,具体来源仍待考究。河南省信阳市吴店镇有昌氏数百人群居。河南省西华县西夏乡奉先寺有昌姓人家约200人。...
濡湏昌氏宗谱始祖:昌守艺二世祖:昌起龙迁庐时间:明万历年间原籍河南,堂号余庆堂修纂时间:光绪三十四年重修(公元1908年)《濡湏昌氏宗谱》六卷本,光绪三十年重修,诗字号昌氏鼻祖进士昌守艺画像《濡湏昌氏宗谱》重修序,程葆良撰。字派:齐家修正业,传世自永长;安定承先志,大定发寿康。昌氏世系第一世至第五世昌氏始祖昌守艺,字维经,号伟三。进士出身,明代湖南大兴县知县,有四子,曰:起龙、起凤、起虎、起元。万历时,河南大涝,起龙、起凤兄弟至江南就食,定居于无为。按昌氏族人考其姓氏来源,陇西昌氏为颛顼后裔,昌守艺系属彭城派苗裔。柘皋东昌村昌氏——聊国云巢湖市柘皋镇东昌村、北昌村、西昌村、昌则村等地,均为昌氏聚居之地。东昌村古村落,位于峏山驷马村,居民以昌姓为主,祖上从江西省南昌市移民而来。据柘皋《昌氏族谱》记载:“巢湖市柘皋镇东昌村昌氏,始祖文公于大明洪武初来自江西南昌。”村中原有东西向九条半巷,呈扇形......
...
...
...
在山东省平阴县城西,锦水河畔,耸立着一棵老态龙钟,但枝繁叶茂的古槐树,当地人称它为“昌家大槐树”。由此可见,此古槐系昌氏先祖所栽,数百年来庇荫、守望着一方子孙后代。古槐,曾经有多高?不知道。粗大的树干上,分枝断裂痕迹清晰可辨,老枝归隐,新干又出,现在的海拔,也只能仰视可观。树冠,到底有多大?不知道。只知道相隔很远,就能看到它挺立在村庄之上;只知道数十人围坐树下,聊天、喝茶、玩耍都能容得下。古槐,到底有多老?不知道。问度娘,没有任何记载;查年轮,两人合抱的树干即使已中空,仍无法辨别。只看到漏洞百出的树皮撑起巨大的树冠,层叠的肌肤上布满了岁月沧桑。冥冥之中,似乎有一种不屈的意志在奋争,在绽放。据附近村民说,昌家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,她小的时候,古槐就有这么大,随着平阴县锦水河水系治理,环境改善,它比以前更加灵秀茂盛了。...
汉字中有些字使用范围很窄,有的仅指某个特定的事物,例如这个“阊”字,似乎除了苏州阊门外,现实生活中没见过别处用过此字。《百度百科》源引地方志说: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,位于城西北。“阊”是通天气之意,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,日臻强盛。又因吴欲灭楚,该门方位朝对楚国,故亦名破楚门。因昌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,是昌姓兴旺之地。阊门老照片如此看来,阊门与昌姓有一定关系,既然此地是昌姓兴旺之地,那么现在当地有没有昌姓人家居住呢?有待考察。杨州市宝应县柳堡村有一支昌氏族人,(电影《柳堡的故事》拍摄地)他们说祖上就是从阊门迁过来的。由于老谱佚失,不知道具体原因和迁徙时间。苏州阊门是中国十大历史移民圣地之一,是苏北民众心目中的祖先生活的地方。据史籍、方志和族谱记载,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,当时群雄并起,割据称王,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夺天下。及张士诚兵败被俘,朱元璋遂“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”。苏州阊门就成......
中华昌氏宗亲会暨中华昌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综述金秋九月,丹桂飘香;万里晴空,一碧如洗。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,稻田金黄,棉田铺云,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。自9月21日起,出席中华昌氏宗亲联谊会暨“中华昌氏通谱编纂委员会”成立大会,来自全国各地的昌氏族人代表陆续抵达仙桃市。他们当中有来自国酒茅台之乡贵州长顺的代表,来自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山东泰安肥城的代表及青岛平度的代表,来自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策源地广西桂平的代表,来自天涯海角海南屯昌的代表,来自中原大地河南洛阳的代表,来自安徽巢湖及六安的代表,来自四季如春的云南昆明的代表,来自芙蓉之国湖南益阳的代表,来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江西吉安的代表以及来自湖北各地的代表。他们不惧山高水远、不顾舟车劳顿,海南和云南的代表为了赶上会期,均是乘飞机抵达武汉后又转乘长途汽车赴仙桃,而贵州的代表提前五天出发,85岁高龄的昌吉仁老先生拄着拐杖,辗转千里前来仙桃与会。此情......
又一处昌氏宗祠建成, 该祠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万合镇华盖山大队昌家村。据说这个村的昌姓男丁只有十几位,但他们自筹资金,排除万难,终于建成了这座昌氏宗祠。堂号:日新堂...
陇西昌氏,出自秦时羌人。(见《晋书》)。昌姓望出汝南、东海。根据《万姓统谱》记载,昌姓人要数岭南最多。岭南,就是现在的两广。昌姓出过好几位著名人物:东周初年有位“情报专家”昌他;后汉有东海相昌豨;南北朝时的梁朝,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护军将军昌义之,在魏军侵犯徐州时,建有辉煌的战功;宋朝有嘉定进士昌正大、义州刺史昌义之。明朝有嘉靖进士昌应时;清朝有康熙乙未进士昌天锦,又有昌新运,任守备。...
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,置汝南郡,治所在上蔡县(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),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,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,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区。汉景帝二年(前156年),置汝南国,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。三年(前155年),徙刘非为江都王,汝南国除为郡。...
江西吉安府昌氏玉牒,(元)至元丁亥年(公元1287年)昌崇文创修木刻活字印本;明成化庚寅(公元1470年)昌大伦重修木刻活字印本;明正德戊寅(公元1518年)昌廷实三修木刻活字印本;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(公元1777年)昌永元等四修;清道光十二年壬辰(公元1832年)昌盛钥等五修木刻活字印本;清同治四年乙丑(公元1865年)昌朝诠等六修;清光绪二十年甲午(公元1894年)昌育乐等七修木刻活字印本。江苏南通昌氏族谱,民国十二年(公元1923年)昌德清修木刻活字印本。湖南益阳汝南昌氏四修族谱十八卷,首一卷、末一卷,清乾隆戊寅年间昌乃元、兼善等创修木刻活字印本;清嘉庆十一年昌民乜、昌次哲等续修木刻活字印本;清道光二十六年(公元1846年)三修木刻活字印本;清光绪三年(公元1877年)昌奉彩、昌礼贤等四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。江西萍乡昌氏续修族谱,(清)昌世隆等修,清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木刻活字......
一、四川省邻水县九峰乡金坪村昌家槽现住有昌姓族人2000左右,在该县的风亚乡有个昌家湾现有族人150左右,其它地方零星有1000族人左右。四川省邻水县《昌氏家谱》,2002年12月,昌定川主编,泽山、永泉等协修。16开,151页,精装一册。始祖昌代仁,明洪武年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高燕(应为“高坎堰”)牛角坨大湾迁来。堂号:汝南堂字派:天开万代明,文无应学成。国正兴宗本,永远定克勤。(才崇广大勤)孝义常守信,修齐吉运临。(共140派,下略)二、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大石乡鸡公岭村有昌氏族人约5000人。相传祖先系湖广填四川时昌氏三兄弟来到鸡公岭定居,后二人返回。字派:映世洪大国,正永朝廷显。金邦智化龙,恩高师子远。三、四川安岳昌氏字派:载承奉先仲大永,嗣昭世德定能长。光宗维有善继述,尊祖佐国显忠良。四、四川垫江昌氏字派:明春有应,德国绍仁,永兴文学,正大光廷,元良喜启,世代恩荣。五、重庆忠县......
...
...
...
...
昌氏二修族譜
昌氏二修族谱
昌氏四修族譜 [18卷,首1卷]
1.昌氏族谱 : 双芝堂, 1, 人像 凡例 派行 目录 索引 谱序 协修人员 照片 士宦 源流 传略 分布图 世系 1世大桩公起, 2005
1.昌氏族谱 : 双芝堂, 1, 人像 凡例 派行 目录 索引 谱序 协修人员 照片 士宦 源流 传略 分布图 世系 1世大桩公起, 2005
5.昌氏宗谱, 5, 1368–1989
昌氏宗谱
昌氏宗谱
淳昌氏世谱
8.中华昌氏通谱, 8, 卷8: 安徽巢湖支派 目录 编辑说明 修谱名目 谱序 传略 字派 世系 行传 一世文公起, 1400-2009